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活动教案如何写?( 四 )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谈话法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
幼儿的学法 “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
五、说活动过程
在本活动中我们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整合,使师幼能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 。
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教师示范——幼儿操作——互相欣赏作品
1、引出主题
第一环节开始部分 。我用“小鱼来我们班做客,小鱼一个人很孤单没有好朋友”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幼儿溶入到情境中,体验鱼儿孤独的情绪 。小鱼找到了好朋友很开心,它想和好朋友一起吐泡泡来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鱼儿快乐的心情 。
导语为:(1)“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条鱼的图片 。
(2)“我是一条孤单的鱼,在大海里孤单的游来游去,一个朋友也没有 。唉!好孤单啊!”(3)提问:“鱼儿怎么了?”
(4)你们愿意帮它吗? 幼儿将身上的鱼儿拿下贴在海洋图上与小鱼做朋友 。
(5)“我现在有这么多朋友,我好开心,想吐泡泡了,小朋友想和我一起吐泡泡吗?”
2、教师示范
第二环节是认识创作工具的过程 。因为每次的创作都有不同的工具,所以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工具的名称也是必要的 。当然这也需要多次活动经验的累积,使幼儿逐步掌握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幼儿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的绘画方式 。
提问:
(1)“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吗?”
(2)“我们怎样帮小鱼吐泡泡呢?”教师出示水粉和瓶盖 。
请幼儿观察瓶盖的形状 。请幼儿想办法画泡泡 。
教师示范用瓶盖印画 。(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时用抹布擦去 。)
3、幼儿操作
第三环节是印得过程 。让幼儿在印得过程中体验快乐 。这里我运用了教师示范工具的操作方法,是启发式的,是让幼儿自然而然的掌握工具的运用 。印得过程中幼儿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共同体验印的乐趣,共同欣赏作品 。
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