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有关感恩的诗句、名言、故事( 二 )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 , 他全然不顾 , 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 , 一手按着书页 , 阅读不辍 。
到了外地 , 同在北京一样 , 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 , 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 , 仍不废阅读 。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
有一次 , 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 , 医生不准他看书 。
他难过地说 , 我一辈子爱读书 , 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 , 叫我躺在这里 , 整天就是吃饭、睡觉 , 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 , 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 , 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
认真地学 , 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 , 除少数篇章外 , 都一篇篇仔细琢磨 , 认真钻研 , 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 , 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 , 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 , 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 , 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
一部《昭明文选》 , 他上学时读 , 五十年代读 , 六十年代读 , 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
他批注的版本 , 现存的就有三种 。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 , 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 , 他各读了十遍 。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 , 他都反复研读过 。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 ,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 , 一篇文章 , 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 , 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 , 许多是朱墨纷呈 , 批语、圈点、勾画满书 , 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 , 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 , 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 , 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 , 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 , 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 , 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 , 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 , 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
少年时 , 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 , 第一学期成绩优异 , 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 , 然后买了几本书 , 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
每当晚上寒冷时 , 夜读难耐 , 他便摘下一颗辣椒 , 放在嘴里嚼着 , 直辣得额头冒汗 。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
由于苦读书 , 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 , 滥读书 。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 , 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 , 没一刻停息 , 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 , 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 。
结果 , 知识是学了些 , 智力却很少增长 。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 , 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 , 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 , 起初拾了一些贝壳 , 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 , 他又想去拾 , 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 , 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 , 只好通通扔掉 , 空着手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