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稿|套路其实就这么几个……

人物特稿(套路其实就这么几个……)人物特稿|套路其实就这么几个……

来源公众号:地心引力工厂(ID:dxylgc)
前两天,一个同样做新媒体的朋友吐槽:
“我估计天生就不是吃写作这碗饭的人,写的东西天天被领导嫌弃 。”
好像很多人都把写作,或者说内容创作这件事,看成是由天赋决定的,一受挫就开始怀疑人生 。
但其实在场妹看来,写作和 P图、插花、打篮球没什么区别,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没有人天生就能执笔成章 。
之前「人物LIVE」(ID : renwulive)的一篇《王五四:我不害怕,因为我没做错什么》阅读量达到 36w+,其创始人吕明合老师也表示:培养写作能力并不难,甚至只要3个月 。
这世上任何的技能,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不断地重复训练,一定是可以被掌握的 。
下面就是吕明合老师关于写作技巧的分享,全部整理出来给大家,毕竟有好东西怎么百思特网能私藏!
几个月前,「人物LIVE」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个之前从事编导的小伙伴写的,她之前基本没有写作经验 。
所以,今天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
1)人物特稿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化、模式化的方法来实现;
2)写作这件事一点都不神秘,它完全可以被训练 。
1写作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快速习得
早先我们写过一个二次元创业者「蚂蚁」(JUJU创始人)的故事,这篇文章在零粉丝的基础上,达到了 6000 多阅读量 。
「人物LIVE」 运作一个半月后,出现了第一篇 10w+,标题是《王五四:我不害怕,因为我没做错什么》,到文章被删之前,最终的阅读量是 36w+ 。
很多人会问,我们的写手是不是全是大叔、阿姨级别的?事实上,我们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 90 后,而且几乎全是新手 。
今天我要分享的人物特刊类写作技巧,也正是我平日里教给我们自己小伙伴的 。大部分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写出符合标准的文章,这一点我非常自信 。
2人物写作的前期准备流程
人物特稿|套路其实就这么几个……

接到某个话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思考这个话题是不是有价值,价值的首要参考维度是:有趣 。即使是一个很有名的商业领袖,如果他是无趣的,我们也会放弃这个选题 。
我们的采写工作是面对面地去介绍一个陌生人,从略有所知,到熟悉,到深入人物内心,从人物故事出发,唤起读者间的共情 。
>>信息收集
当我们确定一个采访人物之后,假设我们对他一无所知,那我们就需要穷尽式地搜集所有与他相关的信息 。
每个人的人生路径,都会有一些关键节点 。
《徐建军: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以「人物LIVE」的这篇稿子为例 。
第一,徐建军来自南通的一个县城 。文章里提到了他的中学时期、少年江湖、在县城的经历等等 。
他在哪里上学,是民办中学、贵族学校,还是乡村小学,这会影响他整个知识体系、价值观、性格的形成;
第二,徐建军在做行周末或者行报的过程中,商业对他造成的创伤,以及他的强化、改变,对他商业人格的塑造过程;
第三,他创立开始众筹之后,对开始众筹的商业思考,对过去商业模式的反思;
第四,完成时间点上的梳理之后,我们还会去了解对他影响最深的几个人,这是所谓世界心理的构建 。
>>列出提纲
对于写作者来说,完成第一步的信息收集,整个人物的形象他应该是了然于心的 。在这之后我通常会要求他们,跟我聊聊他理解中的这个人物,并且讲述的过程必须脱百思特网稿 。
人通过信息的筛选,建立对陌生人的认识 。这个筛选过程本身是有共性的,当我们把信息传递给读者后,读者也是按照同样的思路进行思考的 。
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最让你意外的、难以置信的点是什么?这种意外的东西,更容易唤起大家的好奇心 。
写作除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理科的工程学 。码字工和建筑工同样要遵循建筑学的规律,除了审美情趣,它自有一套自己的法式和构件标准 。
清晰的思考方有清晰的写作,这是必须前置的条件,在读者的注意力只能维系十秒钟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
>>面访交流
我们需要跟人物有一个深入的交流,一般面谈时间是 2 小时,低于 1 个半小时,我们干脆就不采访了,因为无法完成一个对他的深入了解 。
采访亚朵酒店 CEO 王海军的时候,我们要求去他家里做面谈采访 。家庭的物件、摆设,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审美和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