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服装的句子( 四 )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详细的说明 。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
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
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 。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 。
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胡服从此盛行 。
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
相关知识:“胡”是个模糊用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时专指匈奴,有时泛指从东北到西北诸游牧民族,有时甚至还要更宽泛一些 。
因此,胡服是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为了游牧骑马的需要,多穿窄袖短衣、长裤和靴子 。
沈括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
”一个“全”字,或者把话说得有点过分,但胡服对汉族服饰的发展确实影响极其巨大 。
传统冠服制在汉代的确立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 。
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 。
《说文》:“绔,胫衣也 。
”《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 。
”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 。
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的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 。
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烈 。
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 。
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左衽为右衽 。
但礼服仍然是传统的汉族礼服形式 。
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
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 。
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 。
此外,还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 。
这种袍衫主要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风格 。
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 。
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 。
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 。
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给人以质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
辽、金、元时期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
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 。
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 。
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 。
下穿小口裤,脚穿络缝靴 。
服色以白、蓝、赭为主 。
此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
明清明代的服装继承前代,清代服装对近代影响较大?明代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制,但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式样也有保留 。
清代的服饰对近现代服装形式影响较大,清代男子服饰可分为两种:满族民族服装;外来西洋服装 。
清代袍的式样,是在汉族传统基础上加以变化,并吸取满族服装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