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的十首诗( 二 )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
译文:
在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我曾经见到过你 。文章中说只有洛阳的姚黄才是独步天下的名花 。(现在)与芍药和琼花相比,真是亏待了你 。
昔日你生长在花圃中,王侯将相争相观赏,如今花圃荆棘丛生,你与狐兔相伴 。请不要说起中州的惨境,恐怕花也要哀愁 。

24节气的故事 24节气的故事如下: 1、立春 古时,“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 。
打牛的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称为“立牛”,其旁要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农事宜提前准备 。
那个假人“耕夫”被称作“芒神” 。
那“耕夫”如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来应早些备耕;“耕夫”立在牛后,则表示春令迟到;若人牛并行,则春令适中 。
立春日当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 。
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
随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入牲圈,象征槽头兴旺 。
据说当天如天晴,万民高兴;若天明遇雨,则表示晦气不利,预示这一年年景不佳 。
2、雨水 古时候,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 。
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成长 。
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 。
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
在川西民间,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 。
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 。
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礼,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
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 。
“撞拜寄”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成长 。
当然“撞拜寄”现在一般只在农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城里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学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
3、惊蛰 在惊蛰这一天,民间有“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 。
惊蛰象征农历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
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浑身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
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
4、春分 在春分那一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
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
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 。
不过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
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
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
在我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当地百姓称之为“春碧蒿” 。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
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
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 。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
”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
5、清明 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自不必说 。
下面介绍一个有关清明节来历的古老传说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