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版三国志有感怎么写?( 二 )


也是因为演义的角度来说,比起累牍地描述一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谁得利谁死了 。不如以这种英雄志的型式去述说一个个英雄故事 。日版的三国演义把诸如美人计、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但凡是大家会觉得脍炙人口引发读者喜爱的英雄故事,都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但凡是比如李郭二人平推吕布这种有违人物塑造的故事都被解释为游击战或者一笔带过 。日版三国演义加重了个人英雄主义,将整个三国的历史进程解释为了个人的表演秀 。也无怪日厂可以做出《三国无双》这种割草向的游戏了 。因为他们看得三国演义真的是这么写的 。一个绝世猛将不光是可以斩将夺旗单挑致胜,还能以一己之力杀进军营七进七出硬冲结阵自保的军队正面打赢千人万人的军队 。也难怪诸如公孙瓒李郭袁术刘表这样的诸侯,愣是在三国无双等游戏里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大众脸,人在日本的三国演义里基本上就属于背景板角色或者传檄而定的戏份 。
到了诸葛亮北伐,更是把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演化到了极致 。几乎没有提及原本荆州北伐计划因为东吴背刺而破产,改为自蜀道北伐之后的艰难,而是将前几次北伐归咎于猪队友拖后腿和司马懿过于强大,再之后诸葛亮五丈原身故后,整本日版三国演义就完结了 。可怜魏灭蜀之战邓艾钟会,甚至是在外传中写的 。诸如黄巾起义这类对于后汉非常重要的历史故事,所费笔墨甚至比不上七擒孟获 。反而大概是舌战群儒借东风气周瑜乃至七擒孟获这类的故事实在是太有噱头,反而在正文中大书特书 。
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很遗憾越是畅销、流通的书籍越是逃脱不开个人英雄主义和故事受欢迎程度的桎梏,也难怪日厂做游戏几十年下来还是围着个人英雄主义的三国志和三国无双系列打转 。反而是CA这样的欧美厂家会做出全面战争三国这样围绕着历史背景和全局展开的战略游戏 。将历史回归到历史上,而非个人的勇猛或者智谋 。
这大概也是日本作者的一种通病 。当他们考虑到大局的时候,总是会对经济、人口、组织度、训练度、内部政治和总体对外外交态度这种实际决定因素考量相对较少,反而对个人能力和所谓的勇猛智略考量过多 。缺乏宏观的战略意识以及实际社会情况对于战争的影响的考量 。也难怪但凡是个日本作家写的书籍,强如田中芳树写出来的也是充满浪漫情环的英雄传 。也是让人惋惜啊 。

读日本版三国志有感怎么写?


从正史到演义,从英雄到奸雄
——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感 读正史,往往使人感到味同嚼蜡,历史的长河湮灭了太多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读演义,却使人大呼过瘾,虽然是虚构的故事,却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模糊了文学戏说与历史真实之间的界限 。演义与正史,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 。而《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两本经典都是在向读者记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但两本的风格却不一样,一本是生动形象的演义,一本是忠于事实的正史 。通过阅读他们,便会发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曹操这一经典人物的形象 。曹操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众所周知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然后又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 。他的贪欲和权势欲在《三国演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的人生信条巧妙隐藏,用“假仁假义”网罗人才,为他所用 。在《三国志》中,作者着力描写曹操的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表现曹操的旷世奇功和济世之才 。同时,曹操是中国文学上,史学上少见的争议巨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