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怎么写?( 二 )


寒假归来,我们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赛 。题为:论接受式学习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赛前,大家通过书籍和网络收拢了大量的资料,可谓准备充分,蓄势待发 。
虽然在辩论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我们已经能把从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取的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实际,并开始探讨教育 。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个突破,是阅读的突破也是思想的突破 。
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感谢这本书 。它像一盏在大海上指引方向的探照灯,使遨游在教育世界的迷茫的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向往且应该向往的方向 。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怎么写?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 。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 。而这本书就是编者在全面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基础上,精心地从他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家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面就谈谈我感触最深的几条:
1、“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 。”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妙就妙在让学生超越自己 。人们常把学生比作一棵小树,教师就是栽培小树的园丁 。一旦小树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园丁心里何等之没美啊!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师敬业乐业,奉献进取品质的集中体会,是教师美好的理想与追求 。一位好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过我啊!”
2、“儿童世界是美好的,要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的音乐,不仅要当儿童世界的听众、欣赏者,还要当它的作曲家,要在其中创造出光明愉快的曲调 。”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对待儿童要充满对人的信任与和善,要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身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 。”他指出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缺点就遮住了教师的眼睛,如果教师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对学生吹毛求疵,学生就会用同样的方法令人不得安宁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自我检讨自我约束,并学会善意待人 。这让我想起他曾经举过的俩个例子,一个是淘气鬼乌拉在集体活动时跑到密林深处捣乱,他没有发脾气,而是借此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把全班同学带到一个隐秘的洞穴藏起来,“我们不去找他,让乌拉来找我们” 。当小淘气鬼发现大家都不见了的时候,害怕和孤独让他惊慌失措,认识到了错误,在无声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 。另一个是他把学生带到花园的一角,让他们在窝棚里通过观察过路人的神态,来学习感受别人的心情 。孩子们看到了姑娘的微笑感受到她用劳动创造生活的喜悦,看到老奶奶在战士纪念碑前献花感受到她失去儿子和丈夫的痛苦,通过一次次“察言观色”,孩子们冷漠的心变得敏感起来,他们开始关心周围人的喜怒哀乐,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用善意来待人 。这俩个例子让我很受触动,在我们的教育中多于说教少于自悟,我们常常指责孩子不应该怎样做,却很少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 。训斥责骂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敌视我们疏远我们,“恨铁不成钢”的“爱”使我们的辛苦付出变成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