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怎么写?( 三 )


负担与苦刑,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有人说教育像是在照镜子,学生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的影子 。我们宽容大度学生就会友好和善,我们遵守原则学生就会诚实守信 。如果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我们能心平气和疏通、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如果面对孩子们的冷漠我们能温言细语甚至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起他们的“情感修养”,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让孩子们受益终身的 。
3、“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 。”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 。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 。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 。” 这条名言里,有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 。我们常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 。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
在这一宝库中,令人称赞的、熠熠生辉的理论和脍炙人口的、语言隽永的佳句,比比皆是,从中可以领略和品味到苏霍姆利斯基那些教诲的品位高尚和育人律己名言的内蕴丰富 。这些名言佳句将永远激励、指引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