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芦花的诗词( 四 )
老三抬头看见了窗上的小黑洞,便大声说出了第三句:“满窗小黑点 。
”第二天一早,兄弟四人继续赶路 。
老四看到河边有两个渔夫打架,就兴奋地吟道:“两个渔翁相打 。
”三个哥哥一想,第四行怎么可以是六个字呢?于是就去掉最后的那个“打”字,成了“两个渔翁相 ”,倒也押韵 。
就这样,这兄弟四人考试时就在考卷上写下了他们集体创作的四句诗 。
几天之后,考官发回他们的考卷,考卷上批了两个字:“欠打!”一看考官的批语,老四说:“我说第四句应该是‘两个渔翁相打’,你们一定要把后面的那个‘打’字去掉,你瞧,人家考官说了,只欠一个‘打’字 。
”听了老四的话,三个哥哥后悔莫及 。
5、明代大书法家徐渭第一次参加乡试,在试卷上只写了四句诗,考官批语:“太短” 。
第二次乡试,徐渭吸取“教训”,不但写满了整个试卷,还写到了桌子上和椅子上 。
6、有个考生在试卷上模仿南唐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写了一首“词”:“卷纸对笔尖,七窍生烟 。
躁热难解心头寒 。
摸耳搔头皆不济,如坐针毡,独自干瞪眼,无限辛酸!出题容易答题难 。
铃声一响交卷出,分数若干?”阅卷老师看后,写的批语是:“虽无实学,却有歪才;屁股免打,下次再来 。
” 7、清代有一次科考,以《事父母》为题 。
某生承题写道:“夫父母者,何物也?”考官评语毫不客气:“父,阳物也;母,阴物也 。
阴阳不合,乃生此怪物也 。
”又有一次以《鸡》为题,有个考生在“中比”写道:“其为白鸡耶,其为黑鸡耶?其为不黑不白之鸡耶?”考官评语三字:“芦花鸡 。
”该考生在“对比”中又写道:“其为公鸡耶,其为母鸡耶?其为不公不母之鸡耶?”考官评语更简炼,仅有两字:“阉鸡 。
” 8、某考官见一试卷,未写一字,批曰:“皓月当空,一尘不染,何吝赐教乃尔?” 9、有一考生考试时,鬼画符般地乱写一气 。
批卷时,第一位考官怎么也看不懂是何意,觉得很奇怪,无奈只好在卷首批了个“奇”字;第二位考官看了,也不懂是何意,但看到第一位考官的批语,怕别人笑话自己无才,只好在卷上批了个“妙”字;交到主考官审定,他也看不懂这篇文章是何意,但看了前两位考官的批语,同样心理,就在卷上写个“绝”字 。
10、清代有一学使(考官)以“临财毋苟得”句为题试考生 。
一考生错把“毋”字写成“母”字,“苟”字写成“狗”字,学使啼笑皆非 。
他没好气地对考生说:“我出一联,你如果对佳,就免罚,否则重责不饶!”遂出句道:“《礼记》一经无母狗”那考生对道:“《春秋》三传有公羊” 。
学使叫绝 。
11、某考生在考卷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归黄泉!”主考官写的批语是:“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考官若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归黄泉——何必!” 12、清代梁章矩《制艺丛话》曾记一个考官出题为《盖有之矣》(见《论语》),考生作八股破题是:“凡人莫不有盖 。
”考官见了大怒,批曰:“我独无 。
”往下看起讲是:“凡自言无盖者,其盖必大 。
”考官赶紧将前面的批语涂去 。
往下再看是:“凡自言有盖者,其盖必多 。
” 13、清朝某县考童生,规定至少要录取三名,应试之日,恰好来了三名考生 。
主考官收上试卷一看,不觉目瞪口呆 。
原来一个考生抄了试题后,只写了 “且夫 ”二字,再无下文;另一个抄了试题,却只字未答;第三个干脆试题也未抄,交了白卷 。
【有关芦花的诗词】
主考官大伤脑筋,为了交差,他只得大笔一挥,把抄了试题且写了“且夫” 二字的考生取为第一,批道:“但观‘且夫’二字,...
- 鲜花|插鲜花的水几天换一次
- 雪容融|雪容融是灯笼还是糖葫芦
- 滚筒洗衣机|滚筒洗衣机重量和桶大小有关么
- 车厘子|车厘子甜度和温度有关吗
- 车厘子|车厘子大小和口感甜度有关系吗
- 浇花|浇花见干见湿是怎样
- 花盆|花盆里生蛆了还能要吗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土壤|栽花的土壤怎样消毒
- 给同学的大学毕业赠言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