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十 )
是爱与自责让阿米尔人性的光辉觉醒,让《追风筝的人》有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但我心中却升起一丝淡淡的惆怅:因为哈桑死了,看不到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 。那么阿米尔的救赎是不是太晚了呢?看不见哈桑与阿米尔冰释前嫌,兄弟相认的感人场景,小说的结局是不是还不够圆满,还是作者故意这样安排,让小说更有发人深省的深意、更加悲伤吗?我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其实阿米尔的救赎并不晚,至少对那个时代并不晚,以他在忍受别人异样目光下抚养索拉博为结局,即代表了人性的觉醒,更加是这个时代黑幕上一道亮眼的曙光 。而文末的"我追!"更代表了作者心中的希望与期待 。记得书前曾写着"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孩子 。"我知道阿富汗还有很多孩子没有童年 。
也许更是为了他们而千千万万遍吧 。
《追风筝的人》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我们是否徘徊在对身边的人的纠结之中呢?是否对身边的朋友尽心尽力呢?一本《追风筝的人》令我思绪万千 。
十二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从小与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 。在冬天的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如愿得冠 。哈桑尽力为阿米尔追回风筝,却受到阿塞夫的迫害 。看到一切的阿米尔却未挺身而出,事后充满内疚,最终逼走哈桑 。自己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 。于是,阿米尔踏上了为自己和父亲赎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
懦弱的阿米尔、重情义的哈桑、严肃的父亲以及平易近人的拉辛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
小说中的阿米尔渴望得到父亲的重视与喜爱,父亲却似乎更关注哈桑 。使阿米尔对哈桑充满了若有若无的嫉妒,却忽视了哈桑对自己无条件的忠诚 。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呢?
记得有一次,烈日当头,妈妈从外面卖回一个大西瓜,洗净,切开 。端到我眼前,叫我多吃一点,然而心情烦躁的我把西瓜一把推开,说道:“我不要吃,你要吃你吃好了 。”妈妈的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朝我轻轻的一笑,仿佛是做错了事的孩子 。扪心自问,我们究竟忽视了多少人的爱,伤了多少人的心?我们竟容不得一点爱的唠叨 。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话,哈桑对阿米尔说过,法里德对阿米尔说过,阿米尔对索拉博说过,这不是玩笑,而是郑重的承诺,朋友与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不需要物质,需要的是互相的信任 。
对身边的人,我们应该改擦亮眼睛 。有的人,或许没有真诚待你,我们就需要立即改正令人不快的缺点;有的人无时无刻的关心着我们,却没有写在脸上,我们应以同样的真诚去回报他们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