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怎么写?( 二 )


书中描述的是美国的教育情况,对照的是中国的教育现状 。正是在比较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 。全书说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 。而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却说明了一个个让人无法释怀的道理 。使我们深受启迪 。通过学习和阅读,对我的美术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思考 。
最近有幸拜读了黄全愈先生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感慨颇多 。它以一名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为副题,从他年幼的儿子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与在国内的教育相比,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其间,黄博士提到“要不要惩罚孩子”,他描述了自己儿子矿矿所经历的惩罚教育,透过美国的一些惩罚教育现象分析了美国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种膨胀的自我,与人之本性共在 。它表现为过分的自负和过多的自我中心 。与亚洲一些国家的孩子相比,美国孩子往往更开朗,更敢作敢为,而且更富于表现欲 。书中有这样一部分的描写,让我叹服连连:------由美国电视老明星比利·卡斯比主持的“孩子说的有意思的话”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 。这个节目其实很简单,在每次30分钟的时间里,由“天才老爹”比利·卡斯比对三个四五岁或者七八岁的孩子进行现场采访 。参加这个节目的孩子都是从自愿报名者中选出的,并无事先排练 。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告诉比利·卡斯比他会拉小提琴 。比利让他拉个曲子听听,那孩子一本正经地说:“尽管你没付钱,但我还是决定为你拉一首 。”像模像样地拉了几下琴弦后,说:“对不起,昨天我的音乐老师迟到了,所以我没能学好 。”然后把琴夹在胁下,鞠躬作谢幕状 。比利·卡斯比风趣地说:“谢谢你!”那孩子马上接着答:“You are welcome.”直译成中文“你是受欢迎的”意译为“您是值得我为您拉琴的” 。
尽管那男孩并不怎么会拉小提琴,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和自然流露出来的“舍我其谁”的“自我感觉良好”,让我叹为观止 。脑海中不由交替凸现着这样两幅画面 。
画面一:踏进三(4)班课堂,面对着一张张自我感觉良好,充满个性的笑颜,我应对的是一张神情高度严肃,脸色绝对难看的尊师之颜;随着双眉紧锁,不由计上心头,一上场便杀了个“回马枪”,给那些自命不凡的孩子来了个“下马威” 。还不时琢磨着如何给这些不顺眼的孩子念道“紧箍咒”,好让他们收敛锐气,藏起傲气,不再狂妄自大 。尤其是那个姓李的同学,自我感觉好极 。当我高声表扬某同学朗读不错时,他则轻蔑哼哼,不屑一顾地嚷道:“为什麽不表扬我,我比他读得更好?”听!多自负呀!心头盛怒得我那容得下他如此自傲,不免劈头盖脸一顿教育,意欲浇灭那闪闪跳动得自信火花,还孩子一个“自知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