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教案怎么写?( 二 )


总课时
《孔乙己》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
2、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
3、抓住小说中环境描写(社会)的语言,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重点: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抓住描写社会环境的语言,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
二、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指名一学生回答,或通过多媒体展示 。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当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白话的论争仍然激烈地进行着 。1916年初,北洋政府的一些规定,是封建复古主义的再现,鲁迅很气愤 。孔乙己那样的生活,人们已忘记但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在,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为拯救青年一代,避免其重蹈覆辙,鲁迅先生选择社会一角——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生活,通过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启发读者思考当时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从而达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 。
三、初读感知
1、学生默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理解字词
①读准字音:阔绰(chuò) 羼(chàn) 拭(shì) 绽(zhàn)出
②理解词语
舀 蘸 荤菜 阔绰 笔砚 颓唐 附和 惋惜 间或 绽出 营生 不屑置辩
污人清白
2、自由诵读,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意 。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穷,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臭架子;“唯一”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表明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
(2)孔乙己的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 。说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