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范文有没有?(22)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有个性才会有创新 。课文的第二部分 , 有不少含义较深 , 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 , 学生读时 , 肯定会有所感 , 有所悟 , 同时也会有疑问 。因此 ,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 , 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 , 选择一种自读自悟 , 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 ,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 写出自己的感受 , 文体不限 , 可以是短文、诗句 , 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 , 提出不懂的问题 , 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 , 或与同学讨论 , 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 , 进一步认识热情的鼓励和严厉的警告都源于爱 , 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学习感受爱 , 理解爱 , 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 , 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
三、立足课内 , 放眼课外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关于“积累”的理念 , 在新近修订后的语文教材中已有充分的体现 。)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 , “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 。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 , 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 , 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 。在解答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之后 , 出示《父亲的爱》一文 , 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快速阅读 , 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 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布置自主性、开放性的作业:1.同学间互相推荐阅读反映亲情和人与人彼此关爱的文章或书籍 。2.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对儿女的爱 , 可以是亲身经历的 , 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
总之 , 本课教学的设计根据教材的特点 , 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 , 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 , 重在让学生自读 , 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
四、教学过程简述
一、读课题 , 引入新课 。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短语的对比语气 。
二、整体入手 , 把握文章的情感思路 。小组讨论或自己独立阅读思考 , 课文主角巴迪在这件事情中的情感哪些变化 ,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三、自读自悟 , 质疑问难 。弄清了巴迪的情感变化 , 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或别的问题 , 师生讨论 , 各抒己见 , 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 。(此间老师注意把握重点与主次 , 起好激发和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