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十 )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XX.2—XX.3)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
(2)实践探究阶段:(XX.3—XX.11)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 。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
(3)实验的总结阶段: (XX.11—XX.12)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
(5)个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
(2) 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 却散 。
(3) 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
(4) 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
(5) 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 。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