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后感怎么写?( 五 )


在进行大规模的全景式描写时,茅盾注意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因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作品的色彩与波澜,也才符合生活的实际 。
他以城市为近景,以农村为远景的布局,以光怪陆离的城市为主要的生活舞台,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谈论或政治形势的变化,起伏不断地引出农村这一条线索 。在围绕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各种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线索,形成虚实结合,疏密相间的布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茅盾与那些提笔一泻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 。他这种阔大的构思,为我们贡献出《子夜》这样一部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的百科全书 。

《子夜》读后感怎么写?


茅盾先生的《子夜》写出了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们生存的困境 。外有连连的战事,内有帝国主义所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们的打压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像吴荪甫一类想以工业振兴中华的宏伟梦想只得是幻像,像肥皂泡泡一样,飞得再高,也终究逃不过破碎的命运 。
吴荪甫是民族工业资本家,也是《子夜》的主人公 。他机智果断,抱负远大,在上海那个灯红酒绿拜金的大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精明强干,为自己的梦想雄心勃勃地拼搏 。他一口气吞并了八个小厂,想成为工业界领袖;他与大兴煤矿公司总经
王和甫等人创建了益中信托公司;也曾在公债市场上狠赚一笔 。但是他生不逢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够让他施展自己的才略 。双桥镇的农民摧毁了他在家乡经营的产业;他苦心经营的丝厂工潮迭起;处心积虑组建起来的益中公司又因为产品滞销而成为箍在身上的“湿布衫”;在公债市场上又饱受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打压 。但是当他想放弃时,他仍对自己说:“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提犹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这是《子夜》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尽管吴荪甫最后终因为在公债市场与赵伯韬的角逐失败而破产,他的这一句话,还是给我留下了无数的感动与钦佩 。
但是在欣赏吴荪甫的同时也得承认他的短处 。
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不振,想吸尽工人的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 。这些都是他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 。他自尊心太强,太死要面子,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失败命运 。他只能够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 。他心中承载了太多,以至于当他破产时,他想到了自杀 。直至小说结尾,他身边所剩之人已寥寥无几了 。他的自私,贪念,利欲使他“身边的人”渐渐离开了他 。他的悲剧结局也许是从开始就已注定,也许吴老太爷的死就是他命运的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