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读后感如何写?

随性,有为——读《心经》所想
佛法精妙,启迪人生,有幸读了《心经》,短短260字,却能让人能领会到很多道理,我就其中所想一二,结合佛家的思想,发表一点拙见,屈意失当之处恳请指正 。
佛教不是哲学,却有着让人醍醐灌顶的哲思 。佛陀也不是什么万能的独一无二救世主,他就是老师,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 。
《心经》作为经中典范,我想要结合其他佛经及历史渊源才能更好的理解他 。释迦佛三十一岁悟道,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圆寂 。后来,佛的弟子将佛陀在四十九年间对他人的开示整理成文,这就是佛经 。据史学家讲,佛经传入中国是在汉代,之后,佛经又大量源源不断地东来 。
民国时期,弘一大师说:“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智慧通达 。”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也说过:“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儒释道三家三而一,一而三 。而《心经》也确实可以从心底拨开我们的迷雾,让我更加豁达从容的面对自己、走向社会 。佛教名义上是八万四千法门,实在讲是无量无边的法门 。无量的法门都是一个目的——定心 。佛在《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但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而迷失了自性,迷失并不是失去,它还在那里,只是我们暂时找不到罢了 。打一个比方,自性就好比发光的灯泡,光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 。佛的自性光亮可以完完全全发出来,但我们自性的表面上已经积满了污垢,这污垢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就是贪婪、嗔恨、愚痴、贡高我慢、错误的知见 。光亮被遮挡了,但它还在,什么时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了,明心见性,你就是佛,佛就是你 。
就像佛在《金刚经》中说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场梦,梦中的景象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 。虽然是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幻相,但我们迷失在其中,把这一切都当作是真的,喜欢的,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也要得到;讨厌的,就会生起嗔恨心,厌恶心 。我们在梦中迷惑颠倒,欣喜、愤怒、悲哀、欢乐、忧思、叹惋、反复、恐惧、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 。我们把这个身体看做自己,把身体以外的看作对立面 。我们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有丑就有美,有高就有低,有苦就有乐,有生就有死··佛用这样的解释去普渡众生,在人们迷惘的时候,或许能得到宽心的法门 。我想,作为一个认同唯物主义的人,对待佛法,我们在尊敬和钦佩的时候,也要理智的去对待,境由心生,但是未来也靠自己去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