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怎么写?( 七 )


二、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 。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 。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四个重点时段来品读、讨论,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 。
通过反思这一节课,我发现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少,教师讲解成了主导,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
2、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京腔京韵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达到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 。
3、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言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所以,以读为主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 。本节课教学缺乏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方法少,读的形式少,学生感悟理解就很肤浅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下大力气进行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我的整个教学态势表现不够突出 。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感情不够,语调比较平淡,肢体动作也比较僵硬 。第二,在导入环节中,可能由于紧张,一些本想讲的话语忘记讲了,内容的衔接略有点生疏,对待学生的发言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调 。这两点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怎么写?


一直以来,总以为精致的教学便是细腻,便是对于几个语段进行反思的感悟 。谈到感悟,便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的说 。然而,现在终于感觉到自己的错了 。精致的教学需要的不仅是这些,至少它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精准的策略 。
前几天,我就人教课标六下的《北京的春节》一课,经过了一轮有意义的磨课 。之所以觉着有意义,原因便在于上面所述 。
一、拥有大局的目光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的一个层次 。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再是一个个毛头小儿,他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能对文章进行前后贯通的理解 。于是,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而不应该只是一个段落 。
然而,反观我的教学过程,却发现整体的教学还是纠缠于一个个独立的段的教学 。“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 。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 。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较之除夕自然是无法比拟的了 。正因为这样,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大可以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 。而元宵的典型特点便是“灯”,再来体会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之后再让学生来体会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会像我的现实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于是,这灯也就活了,不再是静止的,没有生气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