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好诗词上面唱的古诗词可以在那能找到( 五 )


再从语言表达上来说 。固然不少的现代歌词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或引用唐诗宋词这些东西 , 但生活化的语言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现代歌词创作的主流 , 现代词汇与文法依然是始终占据着歌词创作的主导地位 。语言格式上要求也不同 , 唐诗宋词对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 而流行歌曲则只要压韵就行 , 甚至有的都不需要压韵 。唐诗宋词的遣词造句十分考究 , 历史上曾有贾岛的“推敲”佳话传颂(“鸟宿池边树 , 僧敲月下门”) , 而现代的流行歌曲的语言则重现代白话为基础和主导 , 更为直白 , 也更加口语化 。古诗中诚然有少数的叙事体 , 但依然是“卖炭翁 , 采薪伐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土色”这样的文学腔 , 相信是不可能直白如“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吗 , 现在工作和忙吗 , 身体好吗”的 。
当今的歌词很多在语言上不太讲究规范性 , 更多是服务于曲调 , 所以其中的错误很多 。尤以香港的歌词创作为甚 , 奇怪地现象是 , 最好的词作与最滥的词作都出现在香港 。相比较而言 , 台湾的一些老牌词作家 , 更注重于诗词文化的结合 , 而且注重结合的方式 。香港的词作爱用诗词文化 , 但多是滥用甚至曲解 , 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
不管怎么说 ,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 探视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 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的主题 , 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 , 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 , 从遣词造句 , 主题营造 , 已经铺陈方面 , 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
很小的时候过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 , 其唱腔清新哀婉 , 年少的我虽未经风雨 , 仍是被那种忧伤的气氛年感染----考虑直到现在 , 每当我看到映衬着历史的雕梁画栋时 , 耳畔仍会不知不觉地响起这首歌 。后来 , 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后主李煜于国破后所填的词《虞美人》 , 道不尽对故国的思念 。这是我接触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的伊始 , 它间在当年众多咿咿呀呀的所谓“甜歌”中 , 竟有着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
年纪再大些 , 陆陆续续又听了好些这种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歌曲 , 其中全文选录编曲的 , 以邓丽君演唱的苏轼《水调歌头》最为著名 。词风豪放清奇的东坡居士 , 肯定没有想到 , 他在密州任所对天空奇妙景象的驰想 , 对月之阴晴圆缺及人生这悲欢离合的感叹 , 于九百余年后 , 竟会再度被谱上新曲 , 传唱于大江南北 , 感动着更多新的痴男怨女 。我个人认为古诗词之新编新唱 , 此曲堪称经典 。
继而 , 在香港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 , 出现了粤语版的《满江红》 , 罗文用他低则婉转、高则激昂的中国古典式唱腔 , 把岳飞抗敌雪耻、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和英雄气慨演绎得畅快淋漓 , 于高昂处 , 那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随之动容。
类似的感受 , 你也可以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同时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获取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的豪气 , 委实曾让我有未生于斯世的遗憾 。
将中国古代诗词新编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 , 从些也渐渐屡见不鲜 。全篇改编难免会有它的局限性 , 莫若取其数理化 , 用在新歌的关键之处 , 以求“画龙点睛” 。
于是港星蒋志光、韦绮珊的对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中 , 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 , 所不同的是 , 白乐天欲抒发的是被贬谪的凄苦 , 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来呼唤久候的爱情 。是啊 , 同样的一句话 , 流入处在不同境遇、有着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 , 自然触动着不同的心事 , 自古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