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好诗词上面唱的古诗词可以在那能找到( 八 )


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 则是采取象征手法 , 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
“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 , 在激流中奋臂划水 , 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 。
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 。
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 。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 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
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 , 乘风破浪 , 鼓桨前进 , 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
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 , 在怦怦跃动 , 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 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 。
刘勰说:“繁采寡情 , 味之必淡 。
”(...
中国古诗歌的特点?【古风】诗体名 。
即"古诗"、"古体诗" 。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 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 , 即感伤己遭" , 中有不少名篇 。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
诗体名 , 和近体诗相对 。
产生较早 。
每篇句数不拘 。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
不求对仗 , 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
【四言诗】诗体名 。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
春秋以前的诗歌 , 如《诗经》 , 大都为四言 。
汉代以后 , 格调稍变 。
自南朝宋齐以后 , 作者渐少 。
【五言诗】诗体名 。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
起于汉代 。
魏晋以后 , 历六朝隋唐 , 大为发展 , 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 , 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
【六言诗】诗体名 。
全篇每句六字 。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 , 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 , 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
有古体近体之分 。
但均不甚流行 。
【七言诗】诗体名 。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 , 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 , 恐不可信 。
魏曹丕《燕歌行》 , 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
到了唐代 , 大为发展 。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
【杂言诗】诗体名 。
古体诗的一种 , 最初出于乐府 。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 , 无一定标准 , 最短仅一字 , 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 , 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
"乐府"一名 , 始于西汉 , 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 , 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 , 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 , 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 , 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 , 因配合音乐 , 有时也称乐府 。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 , 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 , 二者虽名称不同 , 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
后遂有"歌行"一体 。
其音节、格律 , 一般比较自由 ,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 富于变化 。
"行"是乐曲的意思 , 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 , 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 , 因诗题多取成句 , 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 , 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
在唐人看来 ,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 , 都算是古 , 因此 , 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 , 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