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什么诗词名,全文是什么( 二 )


“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 , 在激流中奋臂划水 , 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 。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 。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 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 , 乘风破浪 , 鼓桨前进 , 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 , 在怦怦跃动 , 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 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 。刘勰说:“繁采寡情 , 味之必淡 。”(《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 , 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 以数言而统万形 , 元气浑成 , 其浩无涯矣 。”(《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 , 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 , 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 , 象征烈火 , 象征光明 , “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 , 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的感叹 , 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 , 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 , 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以峥嵘形容岁月 , 新颖 , 形象 , 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 , 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 , 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 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可以说 , 《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 , 是以情为经线 , 景为纬线 , 交织而成的 。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 , 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 , 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
毛泽东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什么诗词名,全文是什么 是:《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赏析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
“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一开始 , 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
远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 , 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 , 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 , 一层层树 , 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 , 晕染得一片嫣红 , 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 , 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
近观:“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秋水澄澈 , 秋江碧波 , 脚下的湘江 , 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 , 如碧绿的翡翠 , 如透明的水晶 。
江面上 , 千帆竞发 , 百舸争渡 , 静中有动 , 生气勃勃 。
仰视 , “鹰击长空” , 万里无云的秋空 , 雄鹰奋振健羽 , 自由飞翔 。
俯瞰 , “鱼翔浅底” , 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 , 鱼群摆动鳍尾 , 任意遨游 。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 ,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 , 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