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的诗词( 三 )


同样的名句还有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不识庐山真面目”与反思个体认识的局限性 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对同样事物的观察 , 立场、视角不同 , 观点也就不同 , 更何况是置身其中?个人的认识视野就更受局限 。
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 , 学会换位思考 , 才能使个体认知接近全面、客观、真实 。
雏凤清于老凤声”与新生事物的无限生命力 李商隐盛赞其外甥韩翭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 , 雏凤清于老凤声” 。
说明后生可畏 , 新人辈出 , 新陈代谢 , 不可抗拒 。
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中崛起、强盛的 。
这是“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形象的文学表述 , 如此经典的表述很多 , 如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 , 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清?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 , 各领风骚数百年” 。
形象的诗句注入了科学的内涵 , 才更加熠熠生辉、启人心智 。
“独树众乃奇”与客观事物的差异性 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云:“连林人不觉 , 独树众乃奇 。
”“奇文共欣赏 , 疑义相与析 。
”在这里陶老先生意识到 , 认知客观事物的差异性非常重要 , 差异才使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 。
眼球才有冲击力 , 大众所奇的是“独树” , 所欣赏的是“奇文” , 这和我们当今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是不谋而合的 。
王安石的“万绿丛中红一点 , 动人春色不须多 。
”也强调了“红一点”个性的重要性 。
客观事物差异性、独特性的魅力 , 在这些诗句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楚楚动人 。
“此事古难全”与形象的辩证法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此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名句 , 曾给多少人以宽解、慰藉 。
俗云:人不得全 , 月不得圆;人生就是残缺的维纳斯;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 , 一切都是相对的 。
人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缺陷和挫折 , 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而苏轼此词句 , 正是这种心态的最经典的表述 。
“只缘身在最高层”与高瞻远瞩的大视角思维。
王安石《登飞来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一次 , 江泽民在谈到中美关系时 , 引用了此句 , 表明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眼光 。
科学的眼光 , 需要高瞻远瞩的大视角的宏观思维 , 只有站得高 , 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 , 视线才会有全局性、前瞻性 , 决策才会有战略性、科学性 。
同类诗句 , 还有杜甫:“会当临绝顶 , 一览众山小”;王之涣:“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山外青山楼外楼”与认识的无止境俗云:山外有山 , 天外有天 。
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 只有不断地开拓进取 , 探求未知 , 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 引领时代潮流 。
科学认知观告诉我们:真理是不会穷尽的 。
古诗词里关于这方面的形象的表述也很多 , 如杜甫《木皮岭》:“始知五岳外 , 别有他山尊”;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诗经?鹤鸣》:“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 。
这些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人科学的开放意识与执着的探索精神 。
关于科学的诗歌暖气片冬日里人们用感激的双手抚摸着她的温暖然而一旦锅炉灭了她却象冰一样冷圆规虽然她劳动的结果都是零但这零并不等于没有因为这每一个零都充满了无尽的内涵电熨斗一生用温暖和体贴平息了多少风波二棉花(外二首)名为花却没有花的娇艳名为花却没有花的浪漫但她至死是洁白的留给人类的是无尽的温暖扫帚一生名不鲜赫一世避在角落为了他人的干净宁可弄脏自己为了别人的完美宁可让自己残缺冬枣科技的结晶林业的奇迹天下奇果啊在母亲截肢的剧痛中出世但她却创造了人类的营养生活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