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乐天两个字的诗句( 四 )


刘禹锡认为 , 老固然有老的短处 , 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 。
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 , “身瘦带频减 , 发稀帽自偏 。
”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 , “经历还谙事 , 阅人如阅川 。
”年岁大了 , 经历的事多了 , 了解的事理也多 , 看见过的人多了 , 阅历也就更加深广 。
仔细想起来 , 这也是一件幸事 。
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 。
”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 , 只要正确对待 , 便可翛然自乐 。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 , 意境优美 。
气势豪放 , 大有曹操“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之概 。
诗人面对衰老 , 不消极 , 不悲观 , 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 。
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 , 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 , 转折自然 , 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 。
最后两句尤为精辟 , 实为警策之语 , 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引用典故的诗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 , 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 , 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 , 与君把箸击盘歌 。
诗称国手徒为尔 , 命压人头不奈何 。
举眼风光长寂寞 , 满朝官职独蹉跎 。
亦知合被才名折 , 二十三年折太多 。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 , 接过白诗的话头 , 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
白的赠诗中 ,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 , 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 , 二十三年折太多 。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 , 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
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 , 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 , 未免过分了 。
这两句诗 , 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 , 显得十分委婉 。
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 , 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 ,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
一来一往 , 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
接着 , 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 , 如今回来 , 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 , 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 , 觉得人事全非 , 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 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 , 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 , 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 涵义十分丰富 。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 , 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 , 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 , 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 , 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
对此 , 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 固然感到惆怅 , 却又相当达观 。
沉舟侧畔 , 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 , 正万木皆春 。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 , 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 , 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
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 , 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 , 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 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