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长安”借代朝廷.(“浮云”和“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指奸佞小人和君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船.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吴钩”借代武器,“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
含有借代的诗句例: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借代朝廷.(“浮云”和“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指奸佞小人和君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吴钩”借代武器,“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附: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诗词中以工具代本体的的借代诗句有哪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梦江南》.其二 温庭筠 以「帆」借代帆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桃花源记》陶潜 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
有关借代词语的典故1、布衣 《盐铁论》中说: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 。
所以老百姓称为布衣 。
阅读古文甚至近来作品时,都可碰到“布衣”一词 。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布衣百姓”干脆指广大劳苦大众了 。

【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 。
请大家注意了,这里的“布”,可不是现在常说的百分之百棉花织出的“棉布”啊!追溯古代说的“布”,是今日叫做麻布的麻制品 。
所以,那个形容穷苦百姓的“布衣”,是穿麻制衣料的普罗大众呢!2、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都是有实用价值的树木 。
古人常常在家园周围栽种桑梓 。
在春秋时代的《诗经小雅》中有这样的诗句:“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
”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见到桑梓就会引起对父亲母亲的怀念,应该表示恭敬之意 。
所以古人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后汉书》)的说法 。
后人就用“桑梓”这一词来比喻家乡,渐渐地“桑梓”就成为了家乡的代称 。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文选张衡南都赋》篇中有“永世充孝 。
怀桑梓焉”的文句,其中的“桑梓”就是家乡的的意思 。
又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闻黄鹂》中写道:“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
”还有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写举人出身的张乡绅得知范进中举后,赶到范家对范进说:“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
”这里的桑梓都是指家乡 。
3、鸿雁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
据《汉书?苏武传》载:汉朝与北方的匈奴连年战争,民不聊生,汉朝的皇帝派苏武等人出使匈奴,商讨罢兵息战事宜 。
和议未成,苏武被匈奴的单于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去放羊 。
10多年以后,汉朝与匈奴和亲,汉皇帝另遣使人匈奴,单于仍不让苏武归汉,面对汉使诡称苏武已死 。
当年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设法见到了汉使,并密告了苏武的情况 。
为了拯救苏武,常惠想出了一个计谋,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着一封信,叙说苏武没有死 。
而是在北海的某个沼泽地放羊” 。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只好让苏武回到了汉朝 。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
4、玉兔玉兔代指月亮的典故玉兔就是嫦娥 。
据考证:“玉兔”源于“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称呼“虎”的土语 。
上古时代,巴楚一带有的民族崇虎 。
他们不但自称为虎,而且喜欢将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对几乎所有尊崇的神灵都称为虎神,将月神也称为虎神,用其土语说即“於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