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怎么写?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于我们的内心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我们自己的道理 。而对于世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正义不过数量 。
《乌合之众》这本书,作者从书名开始就已对世人警示:谨慎从众,否则乌合之众便是下场 。仔细想想,作者说的很有道理 。人这种动物太缺乏安全感了 。为了获得认同,愿意抛弃是非,仅为了换取让其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
事事都有两面性 。从众与否亦然 。
人从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举例来说,编报纸的人对群众意见的影响 。他们先是迎合群众的感情,然后把这些感情引入特定的行为渠道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对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应加以自我理性的判断,而并非欣然接受思维的同化 。另一方面,对于媒体人应清醒的意识到,他们对于群众的感情引导,群众意见的形成,将会拨动时代的冰弦 。也就是说,当有人牵动的时候,群体很容易被集体带动,这也就引出从众的弊端——“群体中的人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与过去的社会相比,群众更易于接受自己周围的人的判断和爱好,也让我们想到今天人们对所谓当代人失去自我判断能力的关切 。
人不从众,首先要忍受的便是孤独和孤立,因为你与我们不一样——“数量及正义 。”这也是作者痛斥也无奈的一点 。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能能好的将个体文化展现,但人总是向往群体的,而一旦进入群体,个体文化便很容易泯灭 。这要求我们对事物的思考应有自我辨别的能力,在大众文化的环境下形成个体文化的升华,突破和创新产生新的文化价值,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
人寰处处有争执,总是纷纭难解,何况是人内心所想要归属,更难抉择 。事无绝对,从众的好与不好无人能给出答案 。就比如《乌合之众》这本书 。人人都说它写的精彩,直至内心,那你是否要从众地看它一看,再拍案叫绝?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乌合之众》这本书出版于1895年,是一部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 。全书的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且入木三分,一经问世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此书颠覆了人们对群众的通常认识,在阅读该书时我同样触碰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视角 。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极为精细的考察了个人聚集成群体时的心理变化,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个性就会被湮灭,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义,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的特点 。
决定看这本书是因为第一眼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它,那还是弗洛伊德说的:“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彩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从头看到尾我都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论述有所偏激,可以说我应该是集体主义观念支持者,但勒庞这本书却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这就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集体原来远远不是我所认识和接受的那样无所不能,无坚不摧 。群众竟成了一群毫无自我意识的就如同书名上只知道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虽然我并没有完全的跟从书中理论否认我以前的思想,但是我还是明白群体远远不是我被灌输的和自己想象的那样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群体竟然感觉到有点儿不安,因为事实上社会的确存在着种种现象昭示着群众的没有自主意识的从众性 。比如在图书市场中,当一本书“红”起来位居畅销书榜后不久,便会有一系列从名称、封面、内容、体例甚至版式都类似的书涌现出来,从而出现一股出版潮流,一种时尚,中国人的“从众心理”似乎又助长了这种风气,从“谁动了我的奶酪”到“狼行天下”,从“名人风”到“励志风”,从“财经风”到“医疗保健风”,从“家教风”到“无人不读史”,每一种风气盛行时,各种类型的读物哗啦啦赶着往外冒,作者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大多都会有着不错的销量,甚至稳居在畅销书架上 。然而我们读者几乎是没有自己的辨别能力,抱着流行即优质的想法,跟在别人后面买书,此时的消费者便受大众消费趋势蛊惑,沦为身不由己的乌合之众 。在从众过程中,个人因为有背后的集体力量的支撑,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可接受的,尽管有些行为是非理性的或者是低于个体思想,但却可以被群众接受 。而这正是勒庞认为的群体中的智力泯灭,文中得出“群体中个人智力泯灭存在着以下四个阶段: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