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如何写?( 八 )


在《沉默的的大多数》中,作者阐述了什么他所认为的大多数,他所认为的沉默并不等于怯弱,反而话语代表这一种权力,所以大多数人都想拥有这种话语权,拼命挤进话语圈子 。人类史上的灾难文革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的话语圈从五十年代起,就没说过正常的话:既鼓吹过亩产三十
万吨钢,也炸过精神原子弹 。说得不好听,它是座声名狼籍的疯人院 。如今我投身其中,只能有两种可能:一是它正常了,二是我疯掉了“,所以从话语圈中你很少学到人性,但从沉默中却能 。是什么造成我们了我们宁愿沉默也不愿起来说话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因为往往我们说话没有充分的自由,又是或者我们被某些权力压制,我们某些情况下只能顺着一些人的意愿说话,只能被一些人牵着鼻子走 。作者把自己归为沉默的大多数,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环境所致 。中国人你为什么沉默?沉默的往往是弱势的百姓群体,拥有话语权的也往往是权力的佼佼者,往往也有些人代表我们说话 。这在今天的中国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只有在言论自由高度发达的社会,沉默的人数才会逐步减少 。
《思维的乐趣》里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知识分子要做思维的精英,不要做道德的精英“ 。也许,你刚看到这句话会骂王小波是疯子 。但你看了文章之后,你就会对王小波产生由衷的敬佩 。称他为思想的巨匠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所谓道德就是一种价值标准,这种标准也许是由社会的权威制定的 。他们规定了什么是高尚的思想,什么是低俗的思想 。思想不应该用价值判断去衡量 。善与恶本来也没有特定的标准 。思想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交流 。一旦用价值标准锁死了某种思想,我们就是去了交流及建树的机会 。我们的大脑也就成了被灌输某种思想的工具 。罗素也说过:”须知参差多态
乃是幸福的本源 。“没有了参差多态,何来我们美丽的世界?上大学之前,我以为大学会是一个思想交流自由的平台 。后来才发现我想多了,大学的应试教育仍在继续 。为了应付考试,我们也是一直在背答案 。所谓的写论文也是为了应付 。大学是一个人思想定型最重要的黄金时期,而现在我们逐渐失去了这种宝贵的机会 。这何从不是一种悲哀?今天我写的这些还不能传达王小波的精髓,毕竟本人文笔有限,或许某些地方理解的也有出入 。欢迎广大童鞋前来跟我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