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心里很累很想隐居山林”的诗词有哪些?( 三 )


5、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
描写隐者的诗词有哪些 寻隐者不遇 贾岛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 采 药 去 。
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处 。
[注释]1.寻:寻访 。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
4.处:地方 。
[简析]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 。
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 。
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 。
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 。
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 。
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 。
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 。
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
唐代诗人 。
有关于林的词语成语古诗词 弃车走林 茂林修竹 言谈林薮 杞梓之林 披林撷秀 泮林革音 把臂入林 长林丰草 巢林一枝 弹雨枪林 焚林而猎 焚林而狩 焚林而田 焚林而田 焚林而畋 焚林竭泽 涸泽而渔 寄迹山林 肉山脯林 山林隐逸 身在林泉 深山老林 深山密林 深山穷林 声振林木 啸聚山林 丰草长林 笔墨之林 池酒林胾 池鱼林木...
小学阶段你学过或积累过不少的描写山水的诗词,请选一首自己喜欢...小学阶段的??晕,那就说一首简单的吧 。
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注释』鹿柴(chài寨):地名,同“鹿砦”,义为鹿栖息的处所 。
这是王维隐居的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 。
柴,通“寨”、“岩”,即树枝编成的栅栏 。
返景(yǐng影):同“返影”,即落日返照的阳光 。
苔:一作“莓”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 。
这首诗的主要特色是充满了绘画的境界 。
首两句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
本诗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反衬,用以突出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即幽寂两字,表现在前两句中是“不见人”,后两句中是“青苔上” 。
前两句,诗人目的是写他在山中“不见人”,因而山只是一座“空”山 。
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
这同南朝梁人王籍所写的名句“鸟鸣山更幽”中以鸟的声响来反衬山之幽静是一致的 。
同样,后两句中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
但他却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一片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