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生平及诗词( 二 )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 。
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
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 。
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
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
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 。
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
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 。
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 。
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 。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
例如《释秘演诗集序》,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
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 。
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 。
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
其名作如《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
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 。
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 。
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
欧阳修生平及诗词

关于欧阳修的生平介绍有哪些? 欧阳修是庐陵(今江西永丰)人,4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州)依靠叔父生活 。
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于是她就在屋前的池塘边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字,教欧阳修认字 。
欧阳修从小便苦读诗书,20岁便在文坛声名鹊起 。
被贬到滁州后,欧阳修常常游览山水 。
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讶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 。
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里喝酒 。
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 。
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
欧阳修最有名的诗词 《龙门泛舟晚向香山》欧阳修暂解尘中绂,来寻物外游 。
搴兰流水曲,弄桂倚山幽 。
波影岩前绿,滩声石上流 。
忘机下鸥鸟,至乐翫游鯈 。
梵响云间出,残阳树杪收 。
溪穷兴不尽,系榜且淹留 。
《鼓笛慢·缕金裙窣轻纱》欧阳修缕金裙窣轻纱,透红莹玉真堪爱 。
多情更把,眼儿斜盼,眉儿敛黛 。
舞态歌阑,困偎香脸,酒红微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