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朱淑的诗词( 六 )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
思乡古诗词特点 一、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鸿雁传书”的典故语出《汉书·苏武传》,从这个著名的典故开始,鸿雁就成了书信的象征,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了 。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真是情真意切 。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
”(李商隐《离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晏殊《清平乐》);“云中谁寄锦书来,实可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等 。
二、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触发点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 。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
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前两句,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引出耳听萧萧风声、目见随风而来的雁群,表达作者因遭长时期的贬谪而产生强烈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
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庭院中的“庭树”,由远而近,步步换景,由此触发独在异乡的“孤客”思乡之情 。
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梦中凫雁满塘,自得其乐的景象与诗人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以鸿雁为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的触发点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欧阳修《戏答元稹》);“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
北雁南飞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王实甫《西厢记》)等,真是举不胜举 。
古诗词的意象代表有那些?总结高考: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