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诗句( 四 )


7、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
醉脸春融 。
——宋·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释义: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 。
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 。
8、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
——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释义: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
9、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
——宋·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释义: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 。
10、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释义: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
琵琶女的演奏时感情变化全诗可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 。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
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 。
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 。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 。
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 。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
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 。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
“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
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
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
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
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
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 。
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 。
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演奏分为几个层次?可以体会到琵琶女怎么样的感情...经典古筝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