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故事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故事)
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苍翠葱郁的栖霞岭下 , 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庙宇 。在这座古木森森的庙宇里 , 有一座精忠园 , 它就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长眠的地方 。清朝诗人袁枚这样吟咏:“赖有岳于双少保 , 人间始觉西湖重 。”
英名赫赫垂青史 , 梨园世世演精忠 。岳飞慷慨悲壮的英雄故事 , 千百年来 , 通过戏剧和小说 , 一直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 。因此 , 一提起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字 , 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 , 妇孺皆知 。尽管与戏剧和小说的记载不尽相同 , 但岳飞的一生 , 确实是充满传奇 , 壮怀激烈 。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故事

网络配图
岳飞由于家境贫寒 , 从童年时起 , 就开始参加生产劳动 , 劳动之余常舞棒弄枪 , 挽弓射箭 。除了习武 , 他还爱读书 , 尤其爱读《孙子》、《百思特网吴起兵法》一类兵书 。他通常都是在晚上点燃干柴照明 , 孜孜不倦地读到深夜 。
时势造就英雄 。金兵入侵中原 , 不仅改变了历史 , 也改变了乡村青年岳飞的命运 。1125年 , 由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 , 在灭掉辽以后 , 乘胜南下 , 矛头直指宋朝 。从此 , 开始了相持几十年的宋、金战争 。1127年 , 金兵攻破宋朝都城东京(开封) , 将京城劫掠一空 , 然后胁迫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皇族、官员3000多人北去 , 腐朽的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 侥幸逃脱的康王赵构随之建立了南宋政权 。
入侵中原的金兵到处烧杀百思特网抢掠 。亲眼目睹了金军野蛮残暴行径的岳飞 , 在国难当头时 , 决心以身许国 , 愤然从军 。从20岁起 , 岳飞便奋战在抗击金兵入侵的战场上 , 东征西讨 , 出生入死 , 身经百战 , 屡建奇功 。在战争烽火的锤炼中 , 岳飞逐步由一名普通士兵 , 成长为一位统兵10万、独当一面的将帅 , 为南宋政权的稳定 ,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宋高宗赵构曾赐给他一面军旗 , 上面绣着“精忠岳飞”四个大字 , 以表彰他忠于朝廷、勇抗金兵的业绩 。
岳飞英勇善战 , 足智多谋 , 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名言警句 。在岳飞早年投奔河北张所参加反金斗争时 , 张所听说他“勇冠三军” , 便问:“你能敌得过几人?”岳飞回答:“勇不足恃 , 用兵在先定谋 。”岳飞认为:“用兵在先定谋 。谋者 , 胜负之机也 。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故事

故为将之道 , 不患其无勇 , 而患其无谋 。”他在作战指挥上的最大特点是因情用兵 , 临机制胜 , 灵活机动 , 不拘常规 。抗金名臣宗泽认为岳飞虽智勇双全 , 但“好野战 , 非古法” , 担当偏将尚可 , 担任大将之职则非万全之计 , 因此送给岳飞阵图 , 劝他按古阵图行军作战 。
对此 , 岳飞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回答:阵图乃定局 , “古今异宜 , 夷险异地” , 不能照搬;“兵家之要 , 在于出奇 , 不可测识 , 始能取胜百思特网 。若平原旷野 , 猝与敌遇 , 何暇整阵?阵而后战 , 兵之常法耳 , 然变而不可拘者 , 运用之妙 , 存乎一心也 。”他的这句名言 , 受到后世的广泛推崇 。毛泽东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 认为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
岳飞之所以屡战屡胜 , 关键在于治军严明 , 对部队严格训练 , 严格管理 , 军令如山 , 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 , 饿死不掳掠” , 是岳家军的口号和行为准则 。严明的军纪成为岳家军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 岳飞由此成为古代治军的光辉典范 ,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 , 就是以他为榜样 , 组建了戚家军 , 并在抗击倭寇侵略的战争中所向披靡 , 无往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