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梦醒后回忆的诗词( 六 )


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绘出雨 丝飘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绪的连绵不绝 。
下句,春意,指春天的气象 。
出自南朝梁 江淹《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回: 叹,春意秋方惊 。
” 宋 陈师道《绝句》 “丁宁鸟语传春意,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 处有春意 。
”阑珊,即残,将尽的意思 。
意出宋 贺铸《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 ,画船箫鼓转,绿杨湾 。
” 春意阑珊即是 春天即将过去,雨夜,暮春,也就极大的 触发了作者的愁绪,而因为“这种哀愁的 密集、不断绝”所以,让他盟生“寒意”,这种“寒”既是身体上真实的感觉,也是心 上的一种悲凉 。
从梦里醒来,心境是如此 凄楚,从而更加贪恋梦里的景象 。
梦里什 么情景呢?梦里自己不是此处的囚徒,还 是往日的一国之君,依旧享受着人间的一 切荣华富贵 。
这样梦里梦外的欢乐与凄凉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表现了 当下的悲凉 。
这 种对比,其实也是作者 今夕处境的强烈对比 。
也暗合照应了下片 “天上人间”的对比 。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一个“莫”字,把作者凄楚的心境表达的 形象而曲折 。
想念故国,按常理来说,应 该是很想凭栏眺望,急于看见的,但因为 作者此时的特殊境遇,一个被囚禁的亡国 之君,他别说此时不能重回故国,就是能 够返回,他又以什么面目去面对自己曾经 的先祖与臣民?还是不看了,看了只是徒 增伤感与愧疚罢了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 一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故国,对于李煜而言 ,就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
被囚之后,无 论他如何追悔,如何的留恋,历史的车轮 都不会再把他送回到南唐的缱绻旧梦里 。
过去的欢情,就如眼前的流水落花一样,一去不返 。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也照应 前面的“春意阑珊”,寓意春去无痕,而结 句“天上人间”再次暗合上片中梦外梦里的 境遇对比,突出表达今非昔比的无奈与凄整首词作,运用明喻、暗喻,前后照 应、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将眼前实景、 梦里欢情,身体感觉,心理凄苦等各种微 妙复杂的情感体验交织融合在一起,读来 让人唏嘘,思忖再三 。
让我们不由得对这 个亡国之君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与悲悯
萌芽上面一篇叫做《瘾》的现代诗词 谁知道呢 有一种戒不掉的瘾叫寂寞不知不觉,习惯了早上喝咖啡,夜里喝牛奶 。
习惯了早上用清苦的沸水唤醒胃的知觉,晚上用香甜的沸水安眠胃的浮躁 。
因着胃囊的感觉安排生活,从日出到日落 。
只习惯沸水的温度,从苦到甜 。
曾经以为,孤独比寂寞更深沉 。
沦陷于寂寞里,方知寂寞比孤独更难熬更令人疲惫 。
孤独不需熬,没有尽头的路只能无限忍受着走下去 。
而寂寞总是折磨人至疲惫不堪,又带着更深的叹息浸入新的梦境 。
疲惫是每一次梦醒后的叹息累积的重量,梦是寂寞开的花,寂寞繁盛梦所以多且频繁,而疲惫是花落之后结的恶果 。
不知不觉,习惯了白天在阴影里发呆,傍晚在街上看霓虹闪烁 。
习惯了黑白颠倒,昼伏夜出,像个幽灵游荡或者短暂停留 。
习惯了黑暗的亮度,怕强烈的光线刺伤了眼,怕刺伤的眼会不知不觉流泪 。
曾经以为,孤独比寂寞更有价值 。
寂寞愈深的时候,方才明白比价值更令人在意的是感觉 。
只剩下一种虚无的感觉时,任何价值都变得虚无 。
虚无是感受分明却触摸不到的空洞,空洞衍生的沉默冬夜的空气一样的冰寒 。
而沉默被称为言论,冰寒被称为温度 。
虚无,这个矛盾的极致,是寂寞最后的感觉 。
不知不觉,习惯了撑起雨伞走在雨里,穿上风衣走在风里 。
习惯了让无意飘入伞下的雨淋乱了头发,让无意穿透纤维的风吹湿了睫毛 。
习惯了深夜三点用失眠折磨神经,下午三点用空虚饥饿细胞 。
失眠和饥饿交错的十字路口,迷失缘由感染了一种自虐情绪 。
据说自虐是寂寞国度流行感冒的特征 。
不知不觉,习惯了双臂环抱的温度,左手牵着右手的温柔 。
习惯了午夜时分耳轮和指尖冰凉的摩擦,熟悉的咖啡牛奶气味弥漫停滞的空气中,自己呼吸 。
习惯了对着镜子自己欣赏 。
满足的微笑的背后隐藏了一种自恋情绪 。
据说自恋是寂寞国度最时髦的病菌 。
不知不觉,习惯了咀嚼喜欢的文字,呼吸熟悉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