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诗词赏析( 三 )


诗歌的末尾 , 用“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 , 点明题旨 , 回应开头 , 而且做到“清音有余” , 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 , 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
全篇中心是歌“长恨” , 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 , 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 。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 , 看来是乐到了极点 , 象是一幕喜剧 , 然而 , 极度的乐 , 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 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 , 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 , 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 , 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
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 , 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
那么 ,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 , 诗人刻画极其细腻 , 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 , 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
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 , 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 。
随后 , 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 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 , 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 , 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 , 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 , 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
唐玄宗奔蜀 , 是在死别之后 , 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 , 旧地重经 , 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 , 白天睹物伤情 , 夜晚辗转难眠 。
日思夜想而不得 , 所以...
《长恨歌》诗词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名句赏析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 , 叙述安史之乱前 , 玄宗如何好色、求色 , 终于得到了杨氏 。
而杨氏由于得宠 , 鸡犬升天 。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 , 沉于酒色 , 不理朝政 , 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
这是悲剧的基础 , 也是“长恨”的内因;“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 , 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 , 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 , 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蛾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 。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 。
杨氏归阴后 , 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 , 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 , 揪人心痛 , 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 , 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
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 , 并以含情脉脉 , 托物寄词 , 重申前誓 , 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 , 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 , 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 , 书恨杳杳无穷 。
文字哀艳动人 , 声调悠扬宛转 , 千古名篇 , 常读常新 。
希望能帮到你...
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及其鉴赏 。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  御宇多年求不得 。
杨家有女初长成 ,  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 ,  一朝选在君王侧 。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寒赐浴华清池 ,  温泉水滑洗凝脂 。
侍儿扶起娇无力 ,  始是新承恩泽时 。
云鬓花颜金步摇 ,  芙蓉帐暖度春宵 。
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承欢侍宴无闲暇 ,  春从春游夜专夜 。
后宫佳丽三千人 ,  三千宠爱在一身 。
金屋妆成娇侍夜 ,  玉楼宴罢醉和春 。
姊妹弟兄皆列土 ,  可怜光彩生门户 。
遂令天下父母心 ,  不重生男重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