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诗词赏析( 五 )


紧接着 , 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 , 叙述了安史之乱前 , 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 , 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 , 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 , 不但自己“新承恩泽” ,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 , 如何行乐 , 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
所有这些 , 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 , 惊破霓裳羽衣曲” 。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 , 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 , 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 , 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
还形象地暗示我们 , 唐玄宗的迷色误国 , 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
下面 , 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 , 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 , 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
“六军不发无奈何 , 宛转蛾眉马前死 。
花钿委地无人收 , 翠翘金雀玉搔头 。
君王掩面救不得 , 回看血泪相和流” , 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

【《长恨歌》诗词赏析】

“六军不发” , 要求处死杨贵妃 , 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 , 祸国殃民 。
杨贵妃的死 , 在整个故事中 , 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 , ...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长恨歌的主题说历来众说风云 , 有政治主题说的 , 有爱情主题说的 , 也有爱情主题说的 。
当然笔者认为是双重主题说 , 但是爱情占8分 , 政治占2.首先 , 从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作者用了隐喻的笔法 , 这也是唐朝诗人惯用的习作笔法 , 应为唐皇帝与汉皇帝在中色这方面有一样的癖好 。
这一段写的就是玄宗皇帝中色 , 而且整日沉迷于美色中 , 连早朝也不上 , 误国误民 , 还将贵妃的亲戚也分侯赐爵的 。
第一段是揭露了玄宗的荒淫无度 , 但是没有写的直接 , 只是一般的叙述 。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是因为重色而导致的安史之乱 , 玄宗皇帝出逃 , 贵妃被赐死 。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在描绘贵妃死后 , 玄宗皇帝朝朝暮暮情 , 生死两重天 , 但是思念却不能截断 , 太液芙蓉未央柳 , 芙蓉如面柳如眉 , 叫人如何不泪垂 , 描写的就是君王对贵妃的思念 , 把爱情歌颂的那样的淋漓尽致 。
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 , 写的是贵妃在思念君王 , 在得知皇帝派使者到来时 , 花冠不整下堂来 , 玉容寂寞泪阑干 , 梨花一枝春带雨 , 体现出贵妃的思念之情之切 。
所以从整体来分析是爱情占8.其次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第一对仗手法突出行宫见月伤心色 , 夜雨闻铃肠断声 。
春风桃李花开日 , 秋雨梧桐叶落时 。
梨园弟子白发新 , 椒房阿监青娥老 。
鸳鸯瓦冷霜华重 , 翡翠衾寒谁与共 , 昭阳殿里恩爱绝 , 蓬莱宫中日月长 。
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原作比连理枝 。
等都是对仗 , 起作用是便于吟诵 , 有音乐美;表意凝炼 , 抒情酣畅 。
能够把生离死别的痛哭和生死两从天的思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
第二、采用重复手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 , 突出某种情感 ,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 , 三千宠爱在一生 。
这是为了强调玄宗对贵妃的专宠 。
迟迟钟鼓初长夜 , 耿耿星河欲曙天 。
迟迟和耿耿是为了强调渲染气氛 , 突出玄宗对贵妃的无限思念之情 , 悠悠生死别经年 , 中的悠悠是为了突出玄宗和贵妃生离死别有一年后 , 那种缠绵饿爱情还未能被割断 , 反而更加强烈 。
第三、顶针手法如东望都门信马归 , 归来池苑皆依旧 , 临别殷勤重寄词 , 词中有誓两心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