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田园风光的古诗( 六 )


6、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 。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 7、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冥王神哈德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 。
和他们有关的故事也很多: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忒修斯为民除害的故事 。
8、《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 。
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飞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
《一千零一夜...
理解古诗词要知人论世 阅读古诗词莫忘知人论世上午《相见欢》一课,自觉上得很不成功,老师尽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东拉西扯,用心良苦,奈何学生就是呆呆得不受你的的驱使,原因何在 。
从事后授课老师的介绍,她是想通过大量的课外诗句,让学生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同时让学生懂得了积累的重要性 。
但为什么效果不好了,我想是因为老师忘记了欣赏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 。
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 。
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 。
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 。
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
例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通过诗歌题目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诗歌内容决不像字面所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但是只有和当时的时代联系起来才能正确深入的了解这首诗 。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非密封卷 。
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 。
因此,唐时的士人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 。
《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 。
这首诗歌的外在含义和真实意图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但诗人却巧妙用笔,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二者统一在一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语)”,使人读后叹为观止,为诗人的笔力所折服 。
举子们的命运操纵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的应试文章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
朱庆馀虚心地向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
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忧虑紧张,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急切关注 。
了解到唐朝这一特点之后,进而也就可以理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 。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
下面就“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简单的谈几个方面:(一)“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
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 。
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曹丕志得意满,《燕歌行》志深笔长;曹植少年才俊,《白马篇》英逸豪迈 。
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追求隐逸,诗中有画;孟浩然追求入世,语淡而意长 。
我们循着这一印迹,就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诗人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