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莼菜的古诗( 二 )


于是,芭蕉夜雨便换化成诗人笔下各种难言的愁绪 。
元人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
”雨打芭蕉,声声如诉如泣,最易引人触目伤怀,抛不尽的相思泪,写不完的红豆情,俱在这夜雨霖吟中涌上心头,使人不忍听闻 。
女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填了一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点滴霖霪的芭蕉雨是女词人身世孤苦的凄惨,是女词人天人两隔的哀伤,更是女词人家国无望的伤痛 。
伤心枕上三更雨,滴不完心头永久的痛,可说是芭蕉诗的绝唱 。
四、芳草 芳草,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一是怀人盼归 。
《楚辞·招隐士》写山中环境险恶,不可久留,盼望“王孙”早日归来,其中有这么两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后来,“春草”、“芳草”、“青草”以及“萋萋”就成了怀人盼归的意象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说“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实暗含了《招隐士》的典故,“王孙”指朋友,“萋萋”形容青草茂盛,又暗寓作者心中充满怀念的情意 。
除了用芳草表示自己的思念,也有自己居身在外,反过来用芳草表示思念故乡亲人的 。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芳草萋萋”是暗说怀人思乡,而紧接的两句就是明说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离别远行、离愁别恨的诗歌多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主要还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更替,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在空间的分布上,连天的碧草也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
五、柳 “柳”与“留”谐音,由“留”而引发人们留别、留恋、留情、挽留等意念,于是柳成了与送行人有关的特殊事物,古人在送别的时...
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月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有哪些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作文品味古典诗词中的春 春,鸟语花香,花团锦簇;夏,烈日炎炎,荷花绽放;秋,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冬,鹅毛大雪,冰天雪地 。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优美、典雅,令人向往 。
春之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不知不觉得来临,天气转暧,万物复苏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春风如一双温柔的母亲的手,抚摸着树木刚发出的嫩芽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细雨蒙蒙,世间万物接受着春雨的洗礼,雨停后,世界仿佛奂然一新,清新自然,空气中夹杂着草的清香,花的芬芳 。
夏之莲忆莲,“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 。
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
”荷花婀娜多姿,让我久久不能遗忘,莲那清淡的花香让我忘记夏天的炎热,只知道夏天空气中的清香 。
对莲,“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
”莲那洁白高雅的身躯伫立在池塘中,莲似乎成了仙的象征,淡雅,超脱世俗 。
莲在炎夏中盛开,谁还会记得夏的炎热?恐怕只记得那怡人的芳香吧!秋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
”,秋天的夜晚是多么的宁静,凉爽的风吹拂着我的脸庞 。
月高挂天中,河水因微风而起阵阵涟漪,是否忧伤?是否思念?冬之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在严寒的冬日,梅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在一片雪地中独立开放 。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梅在冬日给人们带来一丝生机 。
冬去春来,梅是春天的孩子吗?春夏秋冬,在古诗中都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春——暧意,夏——激情,秋——忧愁,冬——寒心,尽在不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