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物的古诗( 二 )


这两句诗,写得蝉人相融,抒情忘蝉,达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
5.指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表现手法 。
作者用比兴的手法把人生感触倾注到秋蝉身上,表现了由蝉声所触发的作者的羁旅愁思的凄凉和光阴易逝,人生苦短的生命悲哀,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
四:6.《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风致翩翩”,写出了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极甚生动 。
诗中前两句如何体现了这个特点,试作分析 。
答: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一树春风千万枝”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 。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
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
次句“嫩于金色软于丝”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
将春日的柳枝刻画得极富风情,娇媚百态,柔若春水一般,极有风致 。
7.“尽日无人属阿谁”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此句极写柳之落寞,这里的孤寂落寞,整天没有人来欣赏他的风致 。
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
抒发了对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咏物言志的古诗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
2.《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
3.《杨柳枝》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原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
后两句是:“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全诗是说,园中柳树,枝叶繁茂,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
在和煦的春风中,柳枝绽出细叶,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然而,这婀娜多姿的垂柳,却生长在荒凉冷落背阳阴寒之地,无人光顾,落得终日寂寞 。
诗人所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含诗人身世的感慨 。
全诗明白晓畅,咏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着痕迹,描写生动,当时就“遍流京都”,足见艺术力量感人之深 。
4.《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 。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
5.《水龙吟》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 。
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 。
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
咏物的古诗要内容《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