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感恩的诗句

好不容易读完这本书,这真的是一本好书,要是让我早点读到它,或者我的人生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此书是〈迷与悟之间〉丛书之其一,书中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讲解那些人们都不以为然的事理 。这其中也有我平时常犯的错误,看了才让我认清自己,知道了不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大阻碍,就如我的手受伤,我要是当时开慢点,不去超车,不浮不燥的,也许就不会出事 。
书中详尽当下发生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事事都是一个教材,让我 们看清事物本来的真-相,好比指引了一条光明之路,令前行者信步闲庭 。星云大师虽然是佛门中人,却不提倡我们一切从佛,就如书中所说,信佛求佛不如自己做佛 。书中主要围绕迷与悟去讲述,迷在其中,悟在其道,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愁云惨雾;一念悟,慧日高悬 。正如经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 。”菠萝、葡萄的酸涩,经由阳光的照射、和风的吹拂,酸涩就可以成为甜蜜的滋味 。所以,能把迷的酸涩,经过一些自我的省思、观照,当下就是悟的甜蜜了 。〈六祖坛经〉里写道:“不悟,佛是众生;一念转悟,众生是佛 。”迷与悟,常常只在一念之间 。祈愿这些丛书能轻轻点拨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净佛性,让阅读者皆能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为圣 。
求有关佛祖的典故,历代诗词,现代歌曲等等,不胜感激之至 拈花一笑释伽牟尼登坛那一天,灵鹫山上众神毕集,仙乐齐鸣 。
释伽牟尼在弟子们的簇拥下走上法坛坐定 。
此时,梵天恭敬地走到佛的面前说:“愿世尊开坛讲法,让普天的众生都得到利益吧!”说着,还呈上一枝贵重的金色波罗花 。
释伽牟尼接过花,他仪态安详而庄重 。
众弟子都企盼着能听到那无上妙法,整个灵鹫山霎时间安静下来 。
可释伽牟尼却一句话也未讲,他慢慢地举起手来,手上依旧拈着那枝金光灿灿的波罗花 。
众弟子的眼神随着那枝花从左移到右,从上移到下,他们都在揣度着释迦摩尼的用心 。
这时站在下首的一位叫摩柯迦叶的老比丘破颜含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无限深意 。
这情景马上被释伽牟尼看到了,他开口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法,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柯迦叶 。
” 灵鹫山顿时又沸腾起来,众神纷纷议论刚才发生的这件奇特而神秘的事 。
人们通常把以上“拈花微笑”的故事说成是禅宗的缘起 。
其实释伽牟尼拈花,伽叶微笑的那一刻,就是有所心会,心领神会,他懂了,所以微笑 。
如果佛祖拈花,举座没有一个人笑,那么这个讲经失败了 。
但是佛祖拈花,举座全笑了,其实那也很失败,也不可能 。
如果除了伽叶在微笑外,还有其他尊者或高歌;或起舞 。
那高歌者、起舞者也是心灵有所领会 。
只是领会到的感悟与迦叶不同罢了 。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星云大师感恩的诗句

感恩诗词,学校急需《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 。
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 。
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 。
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