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乡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着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荑少一人.
边塞诗写作背景一、边塞诗的写作背景:边疆这个概念强烈反映了古代中国同四周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
历代统治者对本王朝疆界的划定以及派兵驻守边疆,其目的就是“攘夷” 。
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战争,而战争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
这一点早在周代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
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矛盾一直很尖锐,矛盾演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形式主要有西周“攘夷”与春秋“争霸”两种 。
这些战争归根到底源于边界问题,实质上是边境战争 。
有了边境战争,必然就有边塞生活 。
在这些战争与生活里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诗经》中的边塞诗章 。
二、扩展知识:1、概念:塞诗编辑 锁定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
2、诗派: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 。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
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
3、思想内容: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 。
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 。
情况相当复杂 。
思念故乡的诗句

描写美丽景色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到绝顶我为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断山时结雾 。
平海若无流 。
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蕴蕴兮涛汹汹.大哉沧海何茫茫!天地百宝皆中藏:牙须甲角争光鋩,腥风怪雨洒幽荒 。
珊瑚玲珑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 。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
云起垂天翼,海动连山波.江分九百水,海时一方天.潮来海若一长呼,潮去萧条一吸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曹操:《观沧海》)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无崖天做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