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线”的古诗词( 二 )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 。
异彩厅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
汗沾粉污不再着,曵土踏泥无惜心 。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
”注:这首诗选自《新乐府》第31篇 。
绫,为唐代一种名贵真丝织品 。
唐代官员所穿的官服就是以不同级别的绫作为衣料的,从其所穿的官服质地可知其官职大小 。
缭绫,是唐绫中较费时费工的一种织品,产地为今浙江省绍兴地区 。
作者描写了缭绫缫丝、织造成、染色、熨烫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技艺,同时感叹如此名贵的丝织品,上层统治者却丝毫不爱惜,对比强烈 。
《红线毯》“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
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 。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 。
线厚丝多卷不得 。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
”注:这首诗选自《新乐府》第29篇 。
红线毯,为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所产的一种丝织地毯,曾为上贡精品 。
作者严厉地谴责了宣州太守为讨好最高统治者,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行,对贫困百姓的生活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
...
描写"红棉"的诗词有哪些?描写"红棉"的诗词有1.《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月皎惊乌栖不定 。
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 。
唤起两眸清炯炯 。
泪花落枕红棉泠 。
执手霜风吹鬓影 。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
楼上阑干横斗柄 。
露寒人远鸡相应 。
2.《中春书事》年代: 宋 作者: 朱淑真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 。
日烘春色成和气,风弄花香作瑞烟 。
莺舌似簧初学语,柳条如线未飞棉 。
金杯满酌黄封酒,欲劝东君莫放权 。
3.《赠徐国谕》年代: 宋 作者: 赵汝腾英英直气验操存,夜夜群书日灌园 。
嫩不到城三十载,老犹落笔数千言 。
吴公何敢轻招贾,徐穉兹来特访蕃 。
衰拙迩来逢盛事,德星远远照朱轓 。
4.《伤春》年代: 宋 作者: 黄庚园林芳事已阑珊,梅未生仁笋未竿 。
堤上柳棉风脱尽,绿阴应在雨中寒 。
5.《木棉》年代: 宋 作者: 艾可叔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 。
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 。
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
闻得上方存节检,区区欲献野人芹 。
关于离别伤感的诗词 粘贴来的,看看吧,都是诗!诗---- 1.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
2.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4.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5.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6.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7.暮春送别 作者:【韩琮】 年代:【唐】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
8. 赋得早燕送别 作者:【李益】 年代:【唐】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
9.送别 作者:【李百药】 年代:【唐】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