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等待很久却被辜负”的古诗句有哪些?( 三 )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
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 。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 。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 。
『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 。
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
http://edu.big5.northeast.cn/system/2006/07/03/050452675.shtml 一)折柳赠别 在别离词的意象群中,“柳”出现的频率最高,蕴蓄的离思最深,因而也最为引人注目 。
“柳”者,留也 。
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已足以使柳获得诗人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势 。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带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丑》即着眼于此 。
正是鉴于它在字音上和体形上的这些特征,柳不仅成为送别时约定俗成的赠物,更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主要意象:《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这是出现的最早的以杨柳表惜别之情的诗句,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为意象,离别的伤感仿佛更多了些春意与诗情 。
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而“灞桥”一词,不仅屡屡出现于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且载于史籍 。
《三辅黄图》卷六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
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亦云:“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

【形容“等待很久却被辜负”的古诗句有哪些?】

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