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各代表左还是右?( 六 )


文人写作乐府诗,从此成为传统,沿袭不衰 。
正始诗歌的主要作者是阮籍、嵇康 。
当时正是司马氏父子擅权的年代,政治情势十分险恶 。
阮、嵇对司马氏都持批评态度,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对黑暗现实都有所揭露,他们继承了建安诗歌重现实的传统 。
不过由于客观政治处境的限制,他们往往使用比较曲折的方式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
尤其是阮籍,他的《咏怀诗》“志在刺讥”(李善注引颜延之《庭诰》语),却写得相当隐晦,以至“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卷上) 。
这与他比较软弱的政治态度是一致的 。
随着玄学的兴起,正始诗歌中开始出现玄理,当时虽不居主流,但成为后世玄言诗的滥觞 。
在体裁上,正始诗歌以五言为主 。
阮籍的《咏怀诗》今存五言82首,四言13首 。
它们在抒述情志的深度上,在描写复杂曲折的内心活动上,以及在运用比兴手法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部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 。
嵇康在四言诗方面造诣也颇高 。
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一说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还有傅玄等 。
他们生活在全国得到短暂统一、门阀势力臻于极盛的时期,不少人以攀附权贵为手段去获取政治上的地位,因此有些人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浮浅者居多 。
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大多追求辞藻的华美,开了中国诗歌史上雕琢堆砌的风气,尤以陆机、潘岳为最 。
太康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是左思和张协 。
左思的《咏史诗》8首,借古人古事寄托自己的怀抱,对堵塞贤路的士族门阀社会表示愤慨,在当时诗坛上,表现了独具的“风力” 。
张协的《杂诗》也抒发了自己的“高尚”“心曲”,批评“流俗”的“昏迷” 。
在诗风上,左思骨力苍劲,张协辞采华净,都与时尚有所不同 。
西晋东晋之交的诗人,以刘琨、郭璞为代表 。
他们都生活于乱世,并直接卷入社会矛盾大旋涡中,因此诗篇的现实色彩颇为浓厚 。
刘琨抒写自己在孤身救国逆境中的感受,“善为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钟嵘《诗品》);郭璞以游仙方式含蓄地表现自己感时惧祸,向往“高蹈”、“遗世”的心情 。
这些都是上承建安、正始之余绪,而与太康诗风有所不同的 。
但刘琨、郭璞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志趣毕竟具有独特性,他们的清刚俊逸之气,未能扭转诗坛流俗 。
永嘉之后,东晋时期盛行玄言诗,这是当时士族耽溺享乐、以玄学作自我迷醉的风气的反映 。
玄言诗作者有孙绰、许询等 。
他们以诗歌阐述玄理,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成就不高 。
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
左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 。
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 。
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 。
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 。
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 。
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 。
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 。
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
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 。
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
有《左太冲集》 。
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XW_mvQ1msNQI9-uPZ8y-13qmAZcwjhAL2_BBusBO-55o1eNDr29OZ8-j2D560MKbW9AVMZFC4-RCdP_VwohDa
与酒有关的诗句 描写酒的诗句《问刘十九》白居易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新丰主人 储光羲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
满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 。
云散天高秋月明, 东家少女解秦筝 。
醉来忘却巴陵道, 梦中疑是洛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