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关于“查赞太极扇”的诗句?( 二 )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
后返成都 。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
有《杜工部集》 。
有哪些和诗词很配的图画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0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推荐几首关于“宝刀配英雄”的诗词 1. 唐?高适 《送蹇秀才赴临洮》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
2. 唐?岑参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
3. 唐?李白 《自代内赠》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