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楚的诗词( 四 )


插茱萸 。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吃重阳糕 。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
骑射活动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
跟把有关的诗词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有憔悴 。
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
蝶恋花(晏殊)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
辛弃疾《满江红》的诗词 满江红 作者:辛弃疾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 。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
佳处径须携杖去1,能消几两平生屐2 。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3,长为客 。
吴楚地,东南坼 。
英雄事,曹刘敌4 。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
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5 。
全部注释 1."佳处"二句:谓人生岁月无多,自应拄杖着屐,遍游天下名胜 。
径:一直,立即 。
2.语出《世说新语·方正篇》,阮孚好屐,常亲手制,吹火化蜡以涂饰之,曾神色闲畅地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 。
"3."三十九年非":语出《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此处套用此语自叹,当时词人三十九岁,年近四十而有三十九年非 。
4."吴楚"两句,化用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意 。
坼,裂开 。
此词与《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为同时先后所作 。
舟行江上,即景生情,上阙开笔感怀昔游,痛惜年华 。
"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自有沉郁 。
下阙在怀古长叹英雄无觅处中,倾吐身世之感 。
虽是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写景,始终直抒胸臆;寄慨很深却不用比兴,但由于词人能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指点江山,纵横议论,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正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