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具体内容开展小学经典诵读

一、我们的思考:正确定位目标
我校是XXX实验小学,是全国知名的国际象棋示范学校,多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何深入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这所百年老校更具魅力?我们想到了经典诗文诵读,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吟诵品析经典诗文,可以逐步丰厚校园中的人文底蕴色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2006年11月,在x老师的关心下,我校正式成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 。从此,学校的“经典诵读工程”有机地融入了新课改实践,走上了正常有序的轨道,学校兴起了经典诵读的热潮 。
怎样大力推进经典诵读工程,我们首先考虑了这一活动的目标定位问题,如何使活动真正收到实效而不加重学生负担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之一 。我们思考的层面有两点:
1、“有所知”,即属于了解的层面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重要的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领导着时代的潮流 。而经典诗文就是我们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经典,了解古文化的丰厚博大,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快乐健康地成长 。
2、“有所得”,即真正有所收获 。
通过经典诵读工程,我们想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教学的效益 。
(1)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经典诵读是结合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开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 。
(2)拓宽知识面,促进知识的积累 。语文学习是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 。大量的古诗文经典诵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
(3)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 。学生人格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陶、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经典诗文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学生琅琅上口,濡染于心,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
二、我们的实践:扎实开展研究
(一)前提:切实有效的措施
作为经典文化诵读工程,要想深入的开展,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加以保障,那么这项工程是难以长期实施下去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
由校长室、教导处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领导机构 。校长室主要负责活动的总策划,教导处具体负责诵读内容的安排,指导活动的开展,骨干教师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参与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检测活动 。
2、保证诵读时间
为了强化对古诗文诵读的效果,我们每周从综合实践活动中抽出一节,作为诗文品读赏析课,尽量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课真正纳入我校的课程管理 。
3、确立品读内容
品读内容以经典唐诗为主,包括《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华诗文学习》、《小学对课》、歌谣、成语、谚语、名言、经典名著等 。上个学期教导处确立了每个年级必备古诗词的目录,作为每周一诗诵读的依据,并且下发了每个年级经典名著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 。
4、加强教师培训
在进行诗文诵读这项工程时,我们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摆在首要位置 。我们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工作计划以及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对工作进行强化 。只要有经典诗文诵读的活动,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安排更多的老师去参加,要求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对学校老师进行“二轮培训” 。去年暑假,我们学校的王筱雁老师参加了在上海建平实验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11月我们学校的xx等4位青年老师又参加了在浙江义乌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中华经典诗文教学研讨会,其中xxx老师上的《西江月》在全国第二届经典诗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今年暑假又有xxx等两位青年老师参加了经典诵读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她们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各地的经验,回来后,xxx、xx、xxx老师分别为全体老师做了《让经典诗文润泽孩子的生命》讲座和《青松》《两小儿辩日》等示范课,大家受益匪浅 。每学期,我们都安排观摩活动,组织理论学习,我们还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开辟出一个专栏,供教师讨论,鼓励教师撰写研究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