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具体内容开展小学经典诵读( 六 )


(4)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熟读成诵 。
古诗、儿童诗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再熟读成诵 。
(5)知道应该按顺序阅读(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知道课文是由自然段组合而成的,自然段是由句子组成的;(6)能对用词准确和带有修饰性词语的句子产生喜爱之情 。
3、阅读数量: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万字 。
实施策略一、课内阅读即朗读1、朗读习惯(1)时刻提醒养成习惯:朗读时人坐正,双手拿书,书稍往前倾斜 。
站着读书时,人站直,书不能挡脸 。
(2)朗读时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努力做到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基本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 。
(3)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 。
(4)指导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朗读课文 。
2、朗读能力(1)、激发朗读兴趣 。
①引导看图,激发朗读情感 。
教学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画面上的具体事物了解美丽的景象 。
通过反复朗读,图文对照,学生如临其景 。
②音乐伴读,激发朗读情感 。
音乐重在表达感情,学生正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自己的想象中“画完”音乐形象,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从而激发朗读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③利用电教手段,激发朗读兴趣 。
让学生可以跟着磁带有感情地读一读,模仿着,也可以把自己读的好的录下来 。
(2)、教给朗读方法①注意停顿和重音 。
有感情地朗读则必须要注意停顿和重音,比如逗号要停一拍,句号要停两拍,一段读完之后要停三拍 。
哪里要读重音的,可以让学生在下面做记号 。
②借助标点,把握语气 。
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不同的语调和停顿,比如句号表示一般的语气,问号则表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则表示感情比较强烈 。
(3)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
①、范读 。
教师的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 。
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 。
②个别朗读,其他小朋友评读 。
指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成为其他学生评价的对象 。
刚开始可以从一点说起 。
③角色朗读,分工合作 。
让学生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角色朗读 。
3、奖励办法①朗读新星:a、基本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基本能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
b、不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能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外的文章 。
②朗读能手:a、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
b、不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能有感情地朗读几篇课外的文章 。
c、能有感情地背诵课外的几首古诗词 。
③朗读博士:a、能有感情地朗读多篇课外的文章 。
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
b、不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能有感情地朗读几篇课外的文章,能有感情地背诵课外的几首古诗词 。
c、能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 。
根据这些要求,每个月评选一次 。
二、课外阅读 。
1、课外阅读习惯 。
(1)看课外书时,把书放平,用手指着读,不躺着、侧着看书,走路或乘车时做到不看书 。
(2)努力做到每天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半小时书,并能把书中的内容大致地讲给父母听 。
2、课外阅读能力(1)阅读兴趣的激发①结合课文内容,推荐读物 。
书本知识是学生每天必不可少要学的,课文的语言往往是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如果学生对这篇课文非常有兴趣,那么我们把和其相对应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因式利...
如何把握好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文本、生活与学生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
但作为学生领路人的教师,如果无所作为,任由学生在阅读时信马由缰,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严重参差不齐 。
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节小学阅读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课前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之无愧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