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五 )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 。
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 。
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
但又有些差别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 。
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
”(《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 。
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
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 。
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 。
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 。
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 。
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 。
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 。
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 。
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 。
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如: “渔人甚异之 。
”(《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
使动用法的动词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 。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
(《五蠹》)怀:使……归顺 。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
泣:使……悲泣 。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愚公移山》)止:使……停止 (使愚公止)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例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陋室铭》)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例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五柳先生传》)乐:使……快乐 。
如何读懂诗歌 咽 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起承转合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
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 。
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
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
《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
” 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 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 。
”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
”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