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要避免的六大误区怎么写?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要避免的六大误区
6岁至18岁是人生黄金时期,是幸福人生的奠基阶段,育人无疑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育人是复杂的,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需求,采用适合的方式和有效的策略,把握最佳教育期和最近发展区,就能实现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要避免的六大误区,希望有所帮助!
误区一:只关心学习与智力,不关注情绪与能力
【案例】除了学习,他们不跟我说别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
“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上面的对话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家长和老师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情绪、同伴交往这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
误区二:只关注起跑线,不了解成长最佳期
【案例】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孩子两三岁后,我发现周围的家长就把与我孩子同龄的小孩送去各种培训班,虽然我很挣扎,但是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到底在什么时候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才是合适的,我真的不知道 。”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是目前家长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话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 。孩子的有些能力和品质要从小培养,有些能力和品质要到适合他受教育的年龄去培养 。只有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里做适合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
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形成人格的主动性,过早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接受小学式教育的方式是非常要不得的 。
小学阶段,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成功感、勤奋感和自主感的培养,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
在中学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鼓励孩子同伴交往,引导探索和思考“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达成“自我同一性” 。
误区三:只关注近期成绩,不关心长远发展
【案例】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