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让生活更美好作文怎么写?( 二 )


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大而无当的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既而单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向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者老师所给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语) 。在这种极端的形势下,对小学生的写作倾向、作文质量又能抱多大期望呢?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 。其实不然,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阅历却并不少 。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 。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 。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 。
那么,如何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那么,我们说: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以及其人生阅历!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 。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 。(1)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 。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 。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作者用诗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 。教学时,如果教师仅限于从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可能浮于表面,感受不深 。为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爬山、郊游,来感受大自然里的奥秘,从而引出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