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李白性格的诗句有哪些?( 六 )
李白的形象,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仙人,一个不理凡间苦难的避世者 。
个人意见,万望见谅,呵呵
李白诗歌的特点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 。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对他影响更深的却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 。
李白和屈原有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同样有着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天才 。
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 。
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 。
在表现手法上,他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 。
在描写对象上,他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更为广阔,因之,他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 。
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就是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 。
他是通过这样的幻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敌人残暴、丑恶的憎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与李白的性格有关的故事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
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 。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
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
”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 。
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 。
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
”(《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 。
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 。
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赏 。
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
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 。
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 。
开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 。
三年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 。
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 。
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 。
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 。
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 。
- 性格自私的人,会有的明显特征
- 诗人|唐代十大诗人排名,唐代最著名的十大诗人
- 三年级报告手册评语如何写?
- 优秀面试自我评价怎么写?
- 班干部期末评语怎么写?
- 个人求职简历如何写?
- 职校学生评语怎么写?
- 大学生自我评价简历怎么写?
- 简历简洁的个人评价如何写?
- 求职简历中的评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