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李白性格的诗句有哪些?( 七 )


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
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 。
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
”(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 。
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 。
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 。
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 。
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 。
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 。
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 。
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 。
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 。
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 。
后隐居于庐山 。
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 。
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 。
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 。
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 。
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 。
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 。
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有《李太白集》 。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 。
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 。
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 。
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 。
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
二、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
三、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清新明丽 。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四、壮美与优美的意象 。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 。
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
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